Search


剛報名的時候,我準備出動大背包分攤揹額外5公斤左右的公裝跟公糧。想不到峰迴路轉,和隊友討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剛報名的時候,我準備出動大背包分攤揹額外5公斤左右的公裝跟公糧。想不到峰迴路轉,和隊友討論之後決定請協作,一瞬之間要揹的東西少了很多。 (於是改用中背包,yay!)

打包花了我三、四個小時。拿著檢查表一一確認所有東西都帶了,再通通塞進背包裡,是個令人享受的過程。

既然有了協作,就可以多揹一些有的沒有的「comfort gear」,意思就是沒什麼實際用處(徒增揹包重量),耍廢時卻會讓爽度加倍的東東,例如我的伸縮凳。

還有我前世餓死鬼投胎,非常容易餓,所以能量棒帶超多,重的要命的果凍飲眼看快過期也硬是抓了三包。好重阿~但起碼越吃會越少 ... 🤨

畫面上從上往下,左往右依序是:
[第一排]
1. 兩件登山長褲
2. Gore-tex雨衣、雨褲
3. 睡墊
4. 睡袋
5. 中層衣和羽絨衣
[第二排]
6. 薄夾克
7. 儲水袋、行動糧、濾水器
8. 護膝 (希望不會用上)
9. 羊毛襪和毛帽
10. 內層衣和內褲
11. 登山杖
[第三排]
12. 防水袋x3
13. 頭燈、太陽眼鏡、備用眼鏡
14. 頭巾
15. 手套、雙層鈦杯、雙層鈦碗、叉匙
16. 雜物區 (背包套、內袋、貓鏟、乾洗髮、枕頭、瑞士刀、防曬乳液、防曬護唇膏)
17. 保溫瓶
18. 水袋
19. 闊檐帽

....當然還有東西是不在畫面中的,例如3C用品,族繁不及備載 😅

這畫面看在輕量化登山者眼中應該是場惡夢吧 (掩面)

#打包 #縱走前夕 #能高安東軍day0


Tags:

About author
進入社會數年之後,受「臺灣人一生一定要做的三件事」影響,我以菜鳥之姿跟團登上玉山主峰。那是個天空異常清朗的一月天,日出雲海的美景深深地撼動了心靈,也讓我萌生完登百岳的念頭。 奈何工作忙碌,難得空閒,我逐將這份熱愛轉向了山域歷史、人文與政策,但不久後就發覺臺灣人其實非常缺乏這方面的資訊。於是呢,我創立了以「城市山人」為名的個人媒體,盼望自己能為心愛的山林略效棉薄之力。 我只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山友和都會白領,但我相信透過不懈的努力,一定能讓環境變得更好。
居於城市的我愛爬山,也愛寫山,但不是自然景物與行程紀錄,而是山與人的關係。
View all posts